安宁疗护的“头等大事”
在市九院的安宁疗护病房里,每天都在上演着关于生命、尊严与关怀的动人故事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温情的地方,感受那些在生命最后阶段依然被认真对待的温暖瞬间。
清晨,阳光轻柔地透过病房的玻璃窗,照在肖阿姨的病床上。67岁的她,是晚期恶性肿瘤伴多器官衰竭患者,身上连着心电监护仪的导线,指尖的血氧探头随着呼吸轻轻闪烁。多日的病情折磨,让她嗜睡乏力,身上还插着输液港和尿管。肖阿姨的儿子满脸无奈,心疼地说母亲以前最讲究,如今总说头皮痒却不敢动,生怕碰到管子影响监测。
护士长王慧和她的团队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在她们心中,安宁疗护远不止于镇痛、减症,更要让终末期患者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温暖。于是,一场充满爱意的洗头行动开始了。她们提前做了细致准备,将病床摇至25度半卧位,在颈下垫上软枕托住头部,然后小心地把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从枕后理顺,又用弹力带松松固定在床沿,更是试了又试确保水温舒适。
洗头时,王慧护士长左手稳稳托着肖阿姨的后颈,右手用指腹轻轻揉搓头皮,避开输液的手臂,嘴里还像拉家常似地说着:“您看这阳光多好,洗完头闻着香味,肯定能睡个安稳觉。”盆里淡淡的薰衣草香,随着她的动作在病房里弥漫开来,让这个略显沉重的空间多了几分温馨。
洗完后,肖阿姨的头发被吹干梳顺,蓬松又柔软。王慧护士长拿来小镜子让她看,老人缓缓眨了眨眼,嘴角慢慢扬起笑意。忽然,她抬起颤巍巍的手,对着王慧比了个小小的“心”。那动作很轻,却像一束光,瞬间点亮了病房。王慧护士长赶紧俯下身,也回了个温柔的“心”,轻声说:“您舒服,我们就开心。”这一幕,让肖阿姨的儿子感动不已,他红着眼眶拍下,感慨母亲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能如此高兴,还能有力气表达心意,感谢医护人员把她当“正常人”疼。
在安宁疗护病房,这样的温情时刻数不胜数。科室里有位插着呼吸机的爷爷,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帮他擦两遍脸、梳三次头;还有位奶奶,临终前最大的心愿是换上自己最喜欢的碎花衫。医护人员都一一满足,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却让患者感受到了被尊重、被关爱。
安宁疗护,绝非仅仅是医疗技术的运用,更是一种深厚人文关怀的体现。王慧护士长说:“我们常说医疗是底线,人文是温度。监护仪上的数字能告诉我们病情稳不稳,但患者眉头皱不皱、嘴角松不松,才是真的舒服不舒服。”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,更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,用细致入微的关怀,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了尊严与温暖。